2021北师大易学班课程招生简章
文章来源:北师大在职班招生网    
课程模块 | 授课纲要 |
易学概论 |
系统讲解《易经》起源、内容、性质、基本构成与相关体例;《易传》的形成、特质、体例与思想;易学的性质、内容、分期、流派、历代解经体例及易学思维。 |
《周易》六十四卦解读 | 周易六十四卦解读卦构成(卦名、卦爻象、卦爻辞等);易象及其象思维思想与基本易例;大衍筮法;《周易》上下篇及六十四卦卦序关系;历代名家解易思路。 |
易经哲学 |
易经与龟卜;卦爻象的起源、构成及其与卦名、卦爻辞的关系;精解六十四卦卦辞及爻辞;巫术文化视域下的易学哲学思想;易经与先秦哲学流派的关系。 |
《易传》研究 |
《易传》(又称“十翼”)的特点、构成、内容及体例;易传的主要哲学思想;《易传》(《系辞》《文言》《说卦传》《杂卦传》《序卦传》《象传》《彖传》)的原文解读。 |
中国现当代 易学史 |
系统讲解现当代易学发展现状、学派、代表人物及其易学思想;现当代易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及特点;现当代易学研究对中国哲学发展的重要价值和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。 |
帛书《易传》与出土文献 | 简析帛书《易传》、王家台秦简《归藏》、战国楚简、上博简、清华简等帛书《易传》与各版本的比较分析;哲学视域中帛书《易传》的文献价值;出土文献对现当代易学研究的启发、价值及意义。 |
《焦氏易林》解读 |
《焦氏易林》研究价值及学术思想; 详细解读《焦氏易林》及思想特点;孟、焦、京易学承传关系;《焦氏易林》对两汉象数易学的贡献及在易学发展史的地位与作用。 |
《周易集解》解读 |
系统讲解《周易集解》所辑易学家之生平、治易理路、治易体例及特点;《周易集解》对六十四卦及系辞、说卦、序卦、杂卦的解读;《周易集解》的现代易学价值及贡献。 |
象数易学 研究 |
系统梳理汉代象数易学的学派形成、历史分期及各时期代表人物的思想演变;象数易学的规律及特点;象数易学与义理易学的关系;象数易学在易学哲学的中的地位与价值。 |
道教易学与《周易参同契》 |
《周易参同契》中的丹道易学与道教图书易学。《周易参同契》的主要思想及特点、阅读方法;参同契在道教史、易学史、中国哲学史及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地位、价值及影响。 |
老庄与道家 易学 |
对比解析老庄与《周易》经传思想脉络及思维方式;道家易学体系的建构、特点及其价值意义;道家易学的研究现状及学术体系。当代道家易学学者及思想概要。 |
佛教与 禅学易 |
禅宗与易学思想脉络的内在关联及其双向互动;禅学易的典型代表人物及其哲学思想;禅学易与儒家易学、道家易学、道教易学的比较分析;禅学易在佛教史、易学史、中国哲学史中的价值意义。 |
课程名称:《易学通论》 授课内容:《易经》基本知识、构成与基本体例;《易传》(文言、系辞、说卦、杂卦等)的体例与思想;关于周易的认识与价值;儒家易与道家易的产生与主要观点。 |
课程名称:《易经解读》 授课大纲:由《乾》《坤》门户卦至下经未济卦,详解《周易》六十四卦卦辞、三百八十六爻辞的意思,以达到对周易原文的理解,从而感受易文化天人合一的意境。 |
课程名称:《易学发展史》 授课大纲:系统讲授易学前史、先秦易学发展特点;两汉象数易主要发展特点及术数流派;魏晋玄学易学发展特点及风水流派分析;宋明理学易学发展特点;当代易学发展现状。 |
课程名称: 《易传解读》 授课大纲:详解易传“十翼”《系辞》《文言》《说卦传》《杂卦传》《序卦传》《象传》《彖传》,易学由卜筮文化上升为理性文化的哲学易理。 |
课程名称:《象数易学》 授课大纲:自汉代易学分为象数派与义理派。详解“象数”范畴的多层次内涵,象数易发展史,象数派源流论,以及各历史时代的和“象数学”演变的历史过程,分析了取象、取数与符号模型的象数学方法。揭示象数易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。 |
课程名称:《民俗文化与民间信仰》 授课大纲:民俗的产生与传播; 神话、故事与传说;民间文学的分类和特点;歌谣与诗史;民间节日与民间舞蹈;民间游戏与民间戏剧;民间饮食与民间服饰;民间美术与建筑 |
课程名称:《儒家易学》 授课大纲:先秦儒学:儒家的创始期(孔子、孟荀)的主要思想; 汉代儒学的发展及重要人物观点;宋明儒学为儒家的成熟期,典型学术观点及社会影响。儒学在中国哲学中的地位与影响及当代儒学观。 |
课程名称:《佛家易学》 授课大纲:中国佛学的主流与支流; 禅宗思想; 佛教心性论:以慧思为代表,兼与王阳明心性论的比较;龙树中观学;僧肇思想;天台宗的实相论与性具说;华严宗的性起说与法界论 |
课程名称: 《哲学通论》 授课大纲:启人慧思的学问,哲学是古老而常新的学问:求道之学,道意味着有方向的运动,人要解决的正是自己从何处来,向何处去的问题;时代需要思想,思想聚焦哲学。如何学好哲学:从勤于思考到善于思考。 |
课程名称:《道家哲学》 授课大纲:道教的缘起与历史演变、道教的实践方式、价值体系及现代化转型; 气化三清的复杂内涵、内外丹的符号系统及指称的对象;道教在价值关怀与实践方式的特殊性、社会化宗教的性质。 |
课程名称:《宗教哲学》 授课大纲:宗教哲学指用哲学观点解释一切宗教的学说。主要研究宗教的本质和规范,宗教世界观与人生观和道德的关系,宗教语言和宗教的象征意义等。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后逐渐产生。宗教哲学大多以人本主义的、进论论的、社会学的宗教观为准绳。新康德主义、新黑格尔主义和唯意志论也从不同方面对宗教哲学作出解释。 |
《结业论文》历年备选题目摘要: 1、 易学文化在企业文化管理中的应用; 2、 《周易》古经中的人文智慧; 3、 易学文化在建筑环境规划中的应用; 4、《周易》象数与古代科学; 6、结合自身工作的领域谈下学习易经的感悟与收获,题目自拟。 |